新闻与公告

News and Announcements

中国冶金报|王玉飞:为促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“期货力量”

发布时间: 2024-07-11
来源: 中国冶金报

“自2013年上市以来,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大连商品交易所(下称大商所)铁矿石期货功能持续发挥,期货价格代表性及影响力不断增强,产业参与度和产业服务能力有效提升,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铁矿石衍生品,有效服务于钢铁产业的风险管理需要。”6月28日,大商所副总经理王玉飞在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(下称北铁中心)成立10周年大会暨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第10届会员大会上致辞时表示。

王玉飞表示,近年来,大商所深度融入产业,着眼期货功能有效发挥,持续“优产品、拓市场、强服务”,推动铁矿石期货实现质的提升,逐步成为产业链企业稳定经营的“好帮手”、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“压舱石”,为促进钢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“期货力量”。

一是品种运行日趋成熟,产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。2023年,铁矿石期货、期权日均成交量分别为82万手、40万手,日均持仓量分别为141万手、59万手,持仓规模稳步扩大,市场容量能够充分承接现货市场的避险需求。近年来,大商所多措并举促进合约连续,2023年铁矿石期货非1/5/9合约日均成交、持仓量分别达到9万手、35万手,同比增长94%、20%,合约连续性不断增强;引人境外交易者及实现向QFII(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)和RQFII(以人民币为投资方式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)开放交易以来,境外客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持续提升,铁矿石期货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。同时,近年来大商所同50余家钢铁企业建立长效沟通机制,开展煤焦矿高层管理培训EDP(高级经理人发展课程)项目,设立23家钢铁原燃料产业链板块的产融培育基地,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全面提升。

二是期货价格代表性及影响力持续增强,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要价格信号。自2022年5月份调整交割质量标准以来,铁矿石期货逐步实现多品位、多品牌平行交割,2023年平均7个主流品牌交割经济性差异在20元/吨以内,期货价格的代表性大幅提升,期货价格影响力不断增强。

“目前,国内港口铁矿石现货贸易中直接由期货定价的基差贸易快速发展,占比已达10%~15%,同时期货价格已成为PB粉(皮尔巴拉混合矿)等主流矿种的重要定价参考。在前期主要贸易商均已深度参与的基础上,近年来国内主要钢铁企业对铁矿石期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持续提升,其中部分龙头钢厂已深度参与期货市场。”王玉飞介绍。此外,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,相关国际矿山从原来的观望态度逐渐转变为积极接触,并表达积极参与交易和申请纳入交割品牌的意愿。

三是产业参与度不断提升,期货已成为产业企业管理风险和稳定经营的重要手段。近年来,铁矿石期货期现价格相关性和套期保值效率始终维持在 90%以上,期货工具能够有效服务于产业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。在产业调研的过程中,很多企业都表示,随着企业在更大程度上利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,其自身的现货经营也敢于不断扩盘放量。同时,虚拟库存、基差点价、锁价订单等模式不断推陈出新,期货在服务保供稳价、增强产业链韧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。

“下一步,大商所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等工作重点,找准发力点,打好‘组合拳’,为产业企业筑稳定、孕新机、开新局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。”王玉飞进一步表示,大商所将深化与宏观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,从严加强一线监管,确保市场安全平稳运行,持续提升铁矿石期货运行质量。同时,加快创新完善产品生态链,稳步推动再生钢铁原料期货上市,通过期货标准化、规范化发展,促进再生钢铁原料的资源循环利用,全方位提升国内铁元素自给水平。

“近年来,大商所不断加强与北铁中心的深度合作。双方在促进期现货交易对标对表、深化市场培育服务、优化定价机制等方面携手同行。”王玉飞指出,未来,大商所将在有关部委、协会的指导下,继续深化与北铁中心的合作,在推广基差贸易、加强期现联动监管等方面相向而行,持续推动期现货市场融合发展。